close

「我操你媽的台北!」
最近夯翻天的國片《海角七號》,據聞電影的開場詞就是這段話,
(不過我還沒看過,但是應該會去看!別再說我是全公司唯一沒看過的人了~~)
我想這應該是很多人共同的心聲吧~~~就連我上大學那四年,也有過這樣的念頭在心中出現,
不過我沒有義憤填膺到要用第2、3、4個字來呈現我的心情,
頂多是把第4個字移到中間,然後第2個字改用「他」,第4個人改用「的」,
我想我這樣的情緒表達應該比片中的主角-阿嘉來得溫和許多吧!^^

高二上時,因為物理真的很差,便傻傻的踩在諸多同學的腳步上-去南陽街補習,
當時板橋還沒有捷運,火車站也還沒遷移到現在的新板特區中,
所以一下課的我們要馬上搭上開往板橋後站的公車,然後再轉搭火車至台北車站,
第一次踏進南陽街時,嚇都嚇死了!因為台北車站與南陽街「好多人啊」!
然後進了補習班後,更是大氣都不敢喘一下,因為好多穿著北一女與建中制服的學生~~
對從小長在土城,國中與高中越區至板橋求學的我,
才霎時了解原來不論繁華程度、競爭等級,台北>>>>>>>>>>>>板橋>>土城,
還有一點也是top one,就是「勢力眼」的程度,
為什麼會這麼說呢?因為這位物理名師的老婆除了見錢眼開外,
對台北市三大志願的名校學生更是小心呵護、處處關心,
而常常當我們這些社區中學的學生不存在似的,只記得提醒我們要按時繳學費。
補了半年後,因為物理的基礎已經漸漸打起來了,再加上補習費實在高的嚇人,
便沒再繼續補了,那半年的交通往返與人情感受,是我對台北大都會的第一個印象。

一年半後,來到了在和平東路的學校,我們學校的地理位置很有趣喔~~~
左邊是師大本部,右邊是台科大,後面是台大辛亥校區,
旁邊有一條街叫臥龍街,正前方則有捷運木柵線的軌道從上方通過,
這樣的風水,簡直就是臥虎藏龍、地靈人傑,不過傑出的人都不是我們學校的啦!哈哈~~
剛讀大一時,每天從家中坐公車到新埔站,再搭木柵線趕8:10的課,
這時候的台北印象,跟在南陽街的感覺就不同了~~因為我們學校週遭都是著名的學府,
再加上鼎鼎有名的北師附小、以資優教育聞名的龍安國中跟大安森林公園都在附近,
所以文藝氣息很重,人來人往的感覺沒有這麼的明顯,但是這區域的人,
走路好快!剛上大學時,每回踏出校園,我常常在心中想「大家為什麼不慢慢走呢?」
走這麼快、臉上又沒什麼表情,感覺還真冷漠~~~~不過,近墨者黑,
我也跟著一起競走了,而且熱情慢慢減少,武裝自己成了自我保護的最佳屏障。
(不過我不覺得武裝自己有什麼不對,因為人善被人欺,太過天真反而會讓自己在被人
欺瞞或背叛時,一遍又一遍的感受自己的心臟在往下沉。太過單純,反而是種自我虐待)

而我們學校的性質因為比較特殊,大家未來的職業出路都具有高度的一致性,
所以當時的利空消息不斷被放出來時,大部分的學生都很迷惘、不知未來該何去何從,
大三大四的我,也陷在這樣的感覺中,甚至還有一種「天下人負我」的感覺出現,
那時只要一下了課,立刻騎著小綿羊衝回家,不想在大安區多待,
所以大學時期的台北印象,應該是失落的年少 + 逃離現實的感覺吧!

不過,事不過三(我的解讀是-不好的事情是不會連續出現三次的),
出社會後的我,不再像當學子時動輒想說以後要舉家搬遷到花東,找塊地過安靜日子,
反而對周遭的一切開始習慣與依賴,也許是壞的回憶、好的回憶都在此,
也許是流浪的心不在驥動,取而代之的是扎根於此的想法,
也許是認知到自己其實沒有當獵人的那種勇氣與資質,有的只是小老百姓般的平庸,
所以想說就繼續待在這從小長大的地方,過著平穩到不起一絲波浪的生活。

不過想法會變,說不定之後發生了什麼事,我又躍躍欲試想要向外冒險,
但不變的是,台北這塊地絕對是最堅固的扎營區,如果狂風暴雨來臨,
我還是會選擇回來這裡躲開烏雲。

從海角七號扯到台北,我不是要拿台北與恆春較勁喔!也不是要引發南北戰爭喔!
我只是想以台北人的心情,說一說對台北的感覺而已~~
下面是「台北的天空」這首歌的歌詞,25歲前聽時,覺得很矯情,
但這把年紀聽來,卻是有著相當程度的認同,
果然,年紀大了,換了個腦袋!(但位置卻沒換,苦笑ing)


風好像倦了,雲好像累了,這世界再沒有屬於自己的夢想
我走過青春,我失落年少,如今我又再回到思念的地方

台北的天空,有我年輕的笑容,還有我們休息和共享的角落
台北的天空,常在你我的心中,多少風雨的歲月我只願和你度過

風也曾溫暖,雨也曾輕柔,這世界又好像充滿熟悉的陽光
我走過異鄉,我走過滄桑,如今我又再回到自己的地方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gtai 的頭像
    agtai

    東隅已逝 桑榆非晚

    agt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